张寿荣是当今中国冶金行业的科技“领军”人物之一,也是中国工程院唯一专攻炼铁的院士。10月30日,张寿荣来到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调研高炉运行情况并进行现场指导。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:“建设大型高炉是世界冶金行业的一个趋势。我们要大胆地往前走。中国人一定能够干好大高炉!”
张寿荣说,建设大型高炉是世界冶金行业的一个趋势。“大高炉能耗低、劳动生产率高,经济性和稳定性都好,符合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这个方向是正确的。”张寿荣回忆说,当时在研究首钢京唐公司高炉设备选型方案时,他和许多专家都坚持上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,这是针对中国钢铁业过于分散,高能耗、高污染、技术水平低、资源利用率低的具体国情提出的。
他说:“干大高炉我们没有经验,但没有经验不等于不要干。不干就不能前进,就要永远落在别人后面。”他举例说,“中国人干过的许多事都是没有经验的,尽管也走过弯路,但最终还是成功了。中国钢铁业是一定要前进的,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要遇到困难,免不了要交学费,这不可怕。我们要大胆地往前走。中国人一定能够干好大高炉!”
张寿荣表示,从首钢京唐公司目前的装备水平看,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,但要把一流的装备水平发挥出来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“一个大型钢铁厂建成以后,一般需要五六年的调整适应时间,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年。调整好了,就会发挥很好的效益。”他说,“首钢京唐公司从基本建成到现在才一两年的时间,高炉负荷(指加入高炉冶炼的焦炭与矿石之比)已经达到5.0以上,接近国际同类型高炉的日常运行水平。我相信,再给一些时间,首钢京唐的先进性一定能够体现出来。现在要做的,就是尽可能地缩短这个时间。”
谈到中国与先进国家钢铁企业的差距,张寿荣说:“中国要建设现代化,就必须拥有一流的现代化钢铁企业。首钢向前迈了一步,其他的企业跟上来,从量变到质变,中国的钢铁业就一定能够强大起来。”他接着指出:“我们的装备水平上来了,最大的差距在于管理。现在首钢京唐采用的是扁平化管理,这个路子是对的,但各企业情况不尽相同,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完善。只有这样,先进装备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,才能产生协同效益,才称得上真正的一流企业。” |